確保食用油安全,不能指望“單打一”,要多“油”并舉、多措并施,讓“油瓶子”盡可能多裝中國油。要應對播種面積有限的痛點,發(fā)展不與糧爭地的油料品種;要應對種植積極性低的痛點,千方百計提高產業(yè)效益。此外,在全球化背景下,合理利用國際市場是擴大油料供應的途徑之一。
眼下,夏糧小麥收獲基本結束,夏收油菜籽也已完成收獲。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,今年油菜籽產量明顯增加。農業(yè)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,今年夏收油菜籽面積有望自2015年以來再次突破1億畝,主產區(qū)單產有望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油菜籽增產,不僅增加了年度菜籽油產量,也讓人思考今后油料產能如何提升。
去年以來,國際食用油價格持續(xù)上漲,給很多國家造成困擾。2021年,我國食用油價格上漲6.9%,遠低于全球食用油65.8%的漲幅。進入2022年,國內價格漲幅依然有限。今年,中央財政安排30多億元支持油菜生產,調動了農民種油的積極性。菜籽油產量占國產食用植物油的40%以上,主要由夏收油菜籽加工而來。油菜籽豐收,為提升全年油料產量打下了基礎。整體看,國際食用油短缺并沒有對我國產生嚴重影響,國內貨源供應有保障。
我國油料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、小麥、玉米三大主糧,近年來其進口量在大宗農產品中最大。一方面,產能增長緩慢,受產業(yè)政策、比較效益和農業(yè)結構調整影響,油料種植面積遠不如糧食穩(wěn)定;另一方面,消費持續(xù)高位,14億多人每天一張嘴,就要消耗9.8萬噸油。由于飲食習慣的原因,我國人均食用油消費量大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。這導致油料產需缺口較大,自給率僅三成。正基于此,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。
在我國,油料作物包括大豆、油菜籽、花生等大宗油料,向日葵、胡麻、芝麻等特色油料,油茶等木本油料,油莎豆等新型油料。長期以來,我國提高油料產能面臨面積有限和積極性低的痛點,在加工和貿易環(huán)節(jié)還面臨國際糧商的競爭。近年來,油料屢次出現在中央文件中,連續(xù)釋放的政策信號提升了其戰(zhàn)略地位。鑒于我國大豆自給率僅15%,以及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,確保食用油安全不能指望“單打一”,要多“油”并舉、多措并施,讓“油瓶子”盡可能多裝中國油。
應對播種面積有限的痛點,要發(fā)展不與糧爭地的油料品種。最快速最有效提高自給率的方法是增加種植面積。但是,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我國耕地很有限,大豆、花生又有與糧爭地的問題,按照農產品保障的優(yōu)先序,要優(yōu)先保障主糧。好在油菜在大宗油料中與糧爭地最少,特色油料和木本油料則不與糧爭地。我國鹽堿地分布廣,多數油料耐鹽堿,向日葵和芝麻更是能耐中度重度鹽堿。以前重視不夠,很多好品種沒能開發(fā),一旦投入人力物力攻關,利用鹽堿地擴種油料的潛力很大。此外,長江流域有大量冬閑田,收獲水稻后,多種一季油菜,也是個好辦法。不過,由于農時緊和費人工,很多也沒能利用。下一步,要提高油菜生產的機械化水平,讓愿景變?yōu)楝F實。
應對種植積極性低的痛點,要千方百計提高產業(yè)效益。農民種多少主要看效益。以油菜來說,2015年國家取消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,同時受進口油菜籽的低價沖擊,農民種植意愿急速下降。以主產區(qū)湖北荊門為例,油菜籽面積從2015年的197萬畝銳減到2018年的143萬畝。好消息是,今年已增至205萬畝,原因就在于當地聚焦優(yōu)質品種,實現了高油酸油菜籽產業(yè)化開發(fā),每斤收購價比普通油菜籽高近1元。油菜還有花用、菜用等價值,發(fā)展“油菜花經濟”,會讓油菜種植與鄉(xiāng)村旅游相得益彰。以此來看,對多數油料來說,不能只盯著大路品種和傳統(tǒng)模式,而要延伸產業(yè)鏈、提高附加值,這樣整體收益高,也不耽誤榨油。
在全球化背景下,合理利用國際市場是擴大油料供應的途徑之一。但是,對于14億多人的大國來說,自身得有相當的產能,才能在關鍵時候不受制于人。總體看,提升油料產能并非一日之功,針對產業(yè)痛點,要付出持續(xù)多年的努力,還要有創(chuàng)新的思路。 (本文來源:經濟日報 作者:喬金亮)
(責任編輯:王炬鵬)